靳主任在县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讲话
2013-06-23
A+ A-
泽州县人民政府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思路的通报
——2005年10月21日在县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靳宏伟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通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思路及相关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于2004年10月正式启动。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
一是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制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此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在县发改局设立了规划办公室,具体指导和协调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8月31日,召开了全县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出台了《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就规划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达了课题研究任务,明确了总体规划、行业规划、乡镇规划的编制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全面铺开了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精心组织课题研究,认真规划重大拟建项目。围绕 “全面建设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出发,精心筛选了28个前期重点研究课题。课题涵盖了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与进步、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等诸多领域。目前,规划编制的课题调研已基本完成。同时,为保证规划有重大项目支撑,县政府责成县发改局对全县申报的项目进行了筛选整理,综合论证,初步拟订了我县“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40余项。项目涉及煤炭、钢铁、铸造、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完善后将上报有关部门,力争纳入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规划。
三是集思广益,坚持开放搞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分别在《太行日报》、《泽州新闻》、泽州县广播电视台和泽州政府信息网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开征求“十一五”规划意见的公告,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00 余条。同时,与襄汾、翼城等和我县有共同发展特征的周边县市加强了联系,交流了规划编制的工作思路。9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召开“十一五”规划工作汇报会,县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我县制订“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十一五”规划的思路基本清晰,正在拟定规划纲要。
二、“十一五”规划的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既有有利的条件,又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十五”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到2005 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农民人均收完成4200元,分别达到和超过“十五”计划61亿元、4亿元和4000元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8.8%,与“九五”基本持平;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为25.3%,比“九五”高出近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为 6.7%,比“九五”低约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县区中排名第三,在中部各县区排名90位,跨入全国中部百强县的行列。同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推进新型能源和化工基地建设,晋城要建设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全国讲,中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求之一,就是要在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元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要求之二,就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拿出比“十五”期间更多的投资用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全省来说,2004年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山西排名第七,经济增长速度排名第 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9,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到第14位。和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退了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退了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退了12位,财政总收入也从第5位退到了第15位,退了10位。我县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在“十一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的十五年时间,要保持在全省前10名的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从全市来讲,高平、阳城、沁水各兄弟县市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虽然说“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最快的时期,但与这些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差距在逐步扩大。如何抓住机遇,争先发展,就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争先发展主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整合资源优势,培育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到2010年构建和谐社会,建成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为2020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的原则是:体现时代特征,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突出争先发展主题,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搞好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县“十一五”规划的思路是:以争先发展为主题,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五大突破,打造“三力”工程。
“一个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
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三个翻番”:即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翻一番半,达到18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翻两番,达到3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8400元以上,力争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比全国提前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五大突破”:就是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调整经济结构、引深改革开放、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和谐泽州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上实现新突破。总的思路是:以城镇建设、移民并村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基础,力争到2010年,使全县8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初步建设成新产业、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五新”现代化新农村。
“新产业”就是要不断引深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保证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的富民产业;“新设施”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卫生等配套设施,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新环境”就是要全面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差的落后面貌,尤其是要加大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等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建设农村优美的生活环境;“新农民”就是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进一步塑造全县农村的新风貌。
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以大项目带动,全力培育煤炭、钢铁、铸造、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钢铁工业基地、铸造加工基地、煤化工基地、电力基地,全县非煤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60%以上。
煤炭产业,按照“整合资源、关小改中建大”的思路,大力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重点抓好王坡二期150万吨和车山150万吨矿井建设,岳南、三八、天户3个60万吨,以及2个45万吨、12个30万吨矿井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
钢铁产业,按照“高炉关小建大,确保铸造用铁,积极发展钢材”的思路,努力做大做强。重点抓好福盛轧钢三期50万吨板材和1个1080立方高炉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生铁产量保持200万吨规模,钢铁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线材100万吨,板材50万吨。
铸造产业,坚持以发展精密铸造、有色金属铸造和机械加工为方向,全力打造100万吨中高档铸造基地。重点抓好晨晖二期、清慧制造、金秋铸造,以及5个10万吨精密铸件、2个有色铸件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把我县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铸造基地。
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坑口火电站和煤矸石发电,重点抓好国投华实4×30万千瓦、高都电厂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下村2×30千瓦万煤矸石发电、晋普山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曹河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总装机量达到270万千瓦,占到晋东南电力现有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晋东南电力基地的核心基地。
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配合市里抓好天脊集团18301 项目(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兰花集团1501项目(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晋煤集团2510项目(25万吨甲醇、10万吨合成油)。重点抓好车山18301项目(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王坡1501项目(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力争到2010年,形成345万吨甲醇、200万吨二甲醚、36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的产业规模。
新材料业,以资源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积极开发磁性材料、高岭土、新型建材等产品。重点抓好康达水泥、坤达磁材、高岭土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120万吨水泥、5万吨高岭土、2万吨磁性材料、10亿块新型墙体砖的产业规模。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发展食品医药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天九制药、60万只畜禽养殖加工、10个千头奶牛场以及2万吨无公害小杂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着力打造“山、水、湾、镇”旅游品牌,全力加快珏山、山里泉、李寨自然风光、大阳古镇等景区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6.7万人,旅游收入达到2.7亿元。
在抓好以上八大产业的同时,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巴公化工、高都新兴、南村铸造、下村冶铸等工业园区。同时,结合晋城开发区建设用地日趋饱和的实际,抓住富晋二期上马的机遇,在金村一带筹建新的配套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关联度大、牵引力强、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入驻园区,壮大园区规模。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是在引深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改革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按照“资源货币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通过市场配置,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规模效益。2、加快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一是以王坡、三八、岳南等煤矿为龙头,组建泽州地方煤业集团。二是以晨晖、清慧、金工等铸造企业为龙头,组建泽州铸造集团,打造100万吨铸造加工基地。三是以福盛钢铁为龙头,组建钢材业集团,使之成为全省重要的钢铁基地。3、深化国有、二轻、集体企业改革。以明晰产权为重点,全面推进非煤国有、二轻和乡镇企业民营化或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在扩大开放上,县政府将充分发挥泽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提高对外开放度。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积极组建招商小分队,走出去开展招商洽谈活动,增强对外合作能力。主动出击,到大企业、大集团宣传泽州的优势、政策和环境,让国内外客商了解泽州、信任泽州,同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他们乐意并且能够来泽州投资、兴办企业。特别是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
四是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10年,建成产值达10亿元民营企业10个,利税超5000万元企业20个,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形成具有泽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群,民营经济对财政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
1、营造创业氛围。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把政策“放宽、放开”,消除一切歧视性规定,放宽市场准入领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发展上壮胆子,在政治上给位子,在经济上给票子,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保护民营经济的浓厚社会氛围。
2、激活创业主体。大力推动机关干部主动创业、带动创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广大农民就地创业、离土创业;各类技术人员领先创业、领办实业。特别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3、提升创业层次。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从依靠低成本、低档次、低价格向依靠技术、质量、品牌方面拓展;从单纯注重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方向拓展;从小范围、局部性向全方位、宽领域方面拓展。对福盛钢铁、晨晖管业、东方实业等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使之尽快成为我县经济的骨干。
五是在构建和谐泽州上实现新突破。首先,加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全县高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做到人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同步,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继续加大投入,全面加快文化、卫生、广播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就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力度,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其次,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打造“平安泽州”。切实抓好信访和矛盾调处工作,健全通畅的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通过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综合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抓好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南村、金村等城郊乡镇融入城市步伐,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全面提升巴公、高都、北义城、大阳等北部乡镇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先行一步,促进接续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做好表率。扶持下村、东沟、周村、川底等西部乡镇大力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新的增长极。加大李寨、南岭、犁川、山河、晋庙铺、大箕、柳口等东南部乡镇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加速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富裕乡镇和山区乡镇之间的产业联系,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三力”工程:就是凝聚力工程、竞争力工程、推动力工程。
凝聚力工程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我县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把全县人民进一步凝聚起来,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首先从思想上凝聚。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把大家的关注点、注意力聚焦到兴泽富民的目标上来。其次从组织上凝聚。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把三级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第三从作风上凝聚。坚持从严治党,按照“八坚持、八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竞争力工程就是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增长点、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创优环境作为加快泽州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完善现有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增强吸引力,形成“洼地效应”,靠优惠政策提高竞争力。进一步转变政策职能,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实施“挂牌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服务内容,进一步为企业服好务,为重点工程服好务,靠优质服务提高竞争力。大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发展先进文化,靠诚信文明提高竞争力。抓好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和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电和道路交通条件,靠优良的基础设施提高竞争力。
推动力工程就是通过采取过硬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健全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量化到人。二是建立争先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争先发展意识,在全县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把全县干部放在争先发展的平台上考核,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发展热潮。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探索建立“问责制”,对不负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安排是:
10 月底完成总体规划初稿和乡镇、部门、行业规划初稿。在这期间,我们将聘请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对我县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以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到本市的阳城、高平,省内的河津、孝义等经济强县以及与我县产业发展类似的部分全国百强县进行考察调研,寻找发展差距,汲取它们发展的成熟经验和好思路,使我县规划制定的更具实践性、操作性。
11月份重点做好总体规划与乡镇、部门、行业规划的衔接工作。并就规划初稿向县四大班子,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12月份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审定,并根据审定意见,对规划作进一步完善,到12月底,形成规划(草案),做好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工作。
2006年初,将规划(草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县人代会审议后,正式出台。
最后,我代表县政府,衷心地感谢县政协对全县“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地欢迎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对全县“十一五”规划思路提出意见、建议。我相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一定能够绘制好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谢谢大家!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思路的通报
——2005年10月21日在县政协三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靳宏伟
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通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思路及相关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于2004年10月正式启动。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了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
一是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制定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此项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在县发改局设立了规划办公室,具体指导和协调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8月31日,召开了全县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出台了《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就规划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下达了课题研究任务,明确了总体规划、行业规划、乡镇规划的编制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全面铺开了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精心组织课题研究,认真规划重大拟建项目。围绕 “全面建设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任务出发,精心筛选了28个前期重点研究课题。课题涵盖了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与进步、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等诸多领域。目前,规划编制的课题调研已基本完成。同时,为保证规划有重大项目支撑,县政府责成县发改局对全县申报的项目进行了筛选整理,综合论证,初步拟订了我县“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40余项。项目涉及煤炭、钢铁、铸造、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完善后将上报有关部门,力争纳入国家、省、市相关专项规划。
三是集思广益,坚持开放搞规划。为了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分别在《太行日报》、《泽州新闻》、泽州县广播电视台和泽州政府信息网向全社会发布了公开征求“十一五”规划意见的公告,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00 余条。同时,与襄汾、翼城等和我县有共同发展特征的周边县市加强了联系,交流了规划编制的工作思路。9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又组织召开“十一五”规划工作汇报会,县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我县制订“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十一五”规划的思路基本清晰,正在拟定规划纲要。
二、“十一五”规划的思路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既有有利的条件,又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十五”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实现,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预计到2005 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5亿元,农民人均收完成4200元,分别达到和超过“十五”计划61亿元、4亿元和4000元的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幅度达到8.8%,与“九五”基本持平;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为25.3%,比“九五”高出近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幅度为 6.7%,比“九五”低约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县区中排名第三,在中部各县区排名90位,跨入全国中部百强县的行列。同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推进新型能源和化工基地建设,晋城要建设全国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都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全国讲,中央提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要求之一,就是要在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元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要求之二,就是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拿出比“十五”期间更多的投资用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全省来说,2004年我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山西排名第七,经济增长速度排名第 20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9,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到第14位。和200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退了1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退了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退了12位,财政总收入也从第5位退到了第15位,退了10位。我县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在“十一五”期间乃至到2020年的十五年时间,要保持在全省前10名的位置,必须要有一个更快的发展速度。从全市来讲,高平、阳城、沁水各兄弟县市你追我赶,竞争十分激烈,虽然说“十五”时期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最快的时期,但与这些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差距在逐步扩大。如何抓住机遇,争先发展,就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争先发展主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整合资源优势,培育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到2010年构建和谐社会,建成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为2020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的原则是:体现时代特征,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突出争先发展主题,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主线;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搞好统筹协调,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县“十一五”规划的思路是:以争先发展为主题,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五大突破,打造“三力”工程。
“一个目标”,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
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三个翻番”:即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翻一番半,达到18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翻两番,达到3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8400元以上,力争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比全国提前10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五大突破”:就是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调整经济结构、引深改革开放、发展民营经济、构建和谐泽州等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上实现新突破。总的思路是:以城镇建设、移民并村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为基础,力争到2010年,使全县80%的乡镇、80%的行政村,初步建设成新产业、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五新”现代化新农村。
“新产业”就是要不断引深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保证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的富民产业;“新设施”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广播、通讯、卫生等配套设施,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新环境”就是要全面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差的落后面貌,尤其是要加大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沟、厕所、畜禽、住所等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建设农村优美的生活环境;“新农民”就是要全面加强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在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进一步塑造全县农村的新风貌。
二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以大项目带动,全力培育煤炭、钢铁、铸造、化工、电力、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八大产业,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钢铁工业基地、铸造加工基地、煤化工基地、电力基地,全县非煤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60%以上。
煤炭产业,按照“整合资源、关小改中建大”的思路,大力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重点抓好王坡二期150万吨和车山150万吨矿井建设,岳南、三八、天户3个60万吨,以及2个45万吨、12个30万吨矿井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煤炭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
钢铁产业,按照“高炉关小建大,确保铸造用铁,积极发展钢材”的思路,努力做大做强。重点抓好福盛轧钢三期50万吨板材和1个1080立方高炉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生铁产量保持200万吨规模,钢铁产量达到150万吨,其中:线材100万吨,板材50万吨。
铸造产业,坚持以发展精密铸造、有色金属铸造和机械加工为方向,全力打造100万吨中高档铸造基地。重点抓好晨晖二期、清慧制造、金秋铸造,以及5个10万吨精密铸件、2个有色铸件等项目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把我县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铸造基地。
电力产业,大力发展坑口火电站和煤矸石发电,重点抓好国投华实4×30万千瓦、高都电厂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下村2×30千瓦万煤矸石发电、晋普山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和曹河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总装机量达到270万千瓦,占到晋东南电力现有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晋东南电力基地的核心基地。
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配合市里抓好天脊集团18301 项目(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兰花集团1501项目(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晋煤集团2510项目(25万吨甲醇、10万吨合成油)。重点抓好车山18301项目(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10万吨甲醇)、王坡1501项目(150万吨甲醇、100万吨二甲醚)。力争到2010年,形成345万吨甲醇、200万吨二甲醚、36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的产业规模。
新材料业,以资源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积极开发磁性材料、高岭土、新型建材等产品。重点抓好康达水泥、坤达磁材、高岭土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形成120万吨水泥、5万吨高岭土、2万吨磁性材料、10亿块新型墙体砖的产业规模。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发展食品医药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天九制药、60万只畜禽养殖加工、10个千头奶牛场以及2万吨无公害小杂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着力打造“山、水、湾、镇”旅游品牌,全力加快珏山、山里泉、李寨自然风光、大阳古镇等景区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66.7万人,旅游收入达到2.7亿元。
在抓好以上八大产业的同时,加快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巴公化工、高都新兴、南村铸造、下村冶铸等工业园区。同时,结合晋城开发区建设用地日趋饱和的实际,抓住富晋二期上马的机遇,在金村一带筹建新的配套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关联度大、牵引力强、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入驻园区,壮大园区规模。力争通过五年努力,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三是在引深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改革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按照“资源货币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通过市场配置,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的规模效益。2、加快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一是以王坡、三八、岳南等煤矿为龙头,组建泽州地方煤业集团。二是以晨晖、清慧、金工等铸造企业为龙头,组建泽州铸造集团,打造100万吨铸造加工基地。三是以福盛钢铁为龙头,组建钢材业集团,使之成为全省重要的钢铁基地。3、深化国有、二轻、集体企业改革。以明晰产权为重点,全面推进非煤国有、二轻和乡镇企业民营化或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在扩大开放上,县政府将充分发挥泽州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对外开放,切实提高对外开放度。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积极组建招商小分队,走出去开展招商洽谈活动,增强对外合作能力。主动出击,到大企业、大集团宣传泽州的优势、政策和环境,让国内外客商了解泽州、信任泽州,同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让他们乐意并且能够来泽州投资、兴办企业。特别是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知名企业的产业转移和辐射,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
四是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10年,建成产值达10亿元民营企业10个,利税超5000万元企业20个,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形成具有泽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群,民营经济对财政增长贡献率达80%以上。
1、营造创业氛围。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把政策“放宽、放开”,消除一切歧视性规定,放宽市场准入领域;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发展上壮胆子,在政治上给位子,在经济上给票子,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支持、保护民营经济的浓厚社会氛围。
2、激活创业主体。大力推动机关干部主动创业、带动创业;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领创业;广大农民就地创业、离土创业;各类技术人员领先创业、领办实业。特别是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3、提升创业层次。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从依靠低成本、低档次、低价格向依靠技术、质量、品牌方面拓展;从单纯注重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并重的方向拓展;从小范围、局部性向全方位、宽领域方面拓展。对福盛钢铁、晨晖管业、东方实业等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做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使之尽快成为我县经济的骨干。
五是在构建和谐泽州上实现新突破。首先,加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全县高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努力做到人才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同步,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继续加大投入,全面加快文化、卫生、广播等各项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就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力度,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其次,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打造“平安泽州”。切实抓好信访和矛盾调处工作,健全通畅的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通过采取最严格、最严厉的综合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抓好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南村、金村等城郊乡镇融入城市步伐,主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全面提升巴公、高都、北义城、大阳等北部乡镇发展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先行一步,促进接续产业的发展,为全县做好表率。扶持下村、东沟、周村、川底等西部乡镇大力发展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新的增长极。加大李寨、南岭、犁川、山河、晋庙铺、大箕、柳口等东南部乡镇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加速经济的发展。切实加强富裕乡镇和山区乡镇之间的产业联系,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三力”工程:就是凝聚力工程、竞争力工程、推动力工程。
凝聚力工程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增强我县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把全县人民进一步凝聚起来,步调一致,同心同德,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首先从思想上凝聚。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把大家的关注点、注意力聚焦到兴泽富民的目标上来。其次从组织上凝聚。通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把三级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第三从作风上凝聚。坚持从严治党,按照“八坚持、八反对”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树立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良好形象。
竞争力工程就是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增长点、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创优环境作为加快泽州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完善现有政策,根据新的形势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增强吸引力,形成“洼地效应”,靠优惠政策提高竞争力。进一步转变政策职能,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实施“挂牌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服务内容,进一步为企业服好务,为重点工程服好务,靠优质服务提高竞争力。大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发展先进文化,靠诚信文明提高竞争力。抓好水利设施、电网改造和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电和道路交通条件,靠优良的基础设施提高竞争力。
推动力工程就是通过采取过硬的措施,推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一是健全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年度目标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量化到人。二是建立争先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争先发展意识,在全县深入开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把全县干部放在争先发展的平台上考核,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发展热潮。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探索建立“问责制”,对不负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领导干部,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努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根据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安排是:
10 月底完成总体规划初稿和乡镇、部门、行业规划初稿。在这期间,我们将聘请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对我县的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以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到本市的阳城、高平,省内的河津、孝义等经济强县以及与我县产业发展类似的部分全国百强县进行考察调研,寻找发展差距,汲取它们发展的成熟经验和好思路,使我县规划制定的更具实践性、操作性。
11月份重点做好总体规划与乡镇、部门、行业规划的衔接工作。并就规划初稿向县四大班子,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及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对规划初稿进行修改、完善。
12月份形成规划送审稿,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审定,并根据审定意见,对规划作进一步完善,到12月底,形成规划(草案),做好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准备工作。
2006年初,将规划(草案)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通过县人代会审议后,正式出台。
最后,我代表县政府,衷心地感谢县政协对全县“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衷心地欢迎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各位常委对全县“十一五”规划思路提出意见、建议。我相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和监督,一定能够绘制好我县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谢谢大家!
Cast iron Drain Pipe Industry dynamics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