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升级版
2013-08-02
A+ A-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柱产业,如何在实现“一争三快两率先”的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彰显新态势
1、新亮点
一是规模工业有了新增长。截止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5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4%,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5%,完成销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20.4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润4.82亿元,同比增长115%。
二是产业集群得到了大提升。据了解,我市已形成了高档球墨铸管、精密铸件、煤机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光电设备五大产业集群,生产上百个、系列成千个品种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形成生铁产能765万吨,其中:铸造生铁265万吨、炼钢生铁500万吨;钢材产能500万吨;装备制造产品产能330余万吨。2012年,全市累计生产生铁334万吨、粗钢274万吨、钢材269万吨、金属切削工具432万件、矿山专用设备4.2万吨、光电子器件8.6亿只、铸管件182万吨。
三是成套设备制造实现了新突破。目前,全市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达8家,在建和未正式投产企业2家,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多的跨越式发展。 2012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达到50亿元,占到装备制造产业的五分之一。
四是知名品牌赢得了新赞誉。2012年5月,在第十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上,泽州县被授予“中国铸造行业集群县”称号,该县南村镇被命名为“中国铸管之乡”。
2、新特点
一是骨干企业优势凸显,装备制造呈现现代产业升级版。我市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获得了新成果,尤其是非煤主导产业不断成长壮大。随着高平泫氏、春晨兴汇等年产10万吨以上铸管企业和清慧汽配、金工铸造等年产万吨以上汽配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又先后涌现出富士康、天巨重工、广东力宇新能源等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一批新兴企业的崛起,使我市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新态势。2012年,全市铸管产量占到全国的近 1/4,占全省的80%左右。高平泫氏、春晨兴汇已达到年产35万吨球墨铸管能力,位列行业前十名,“晋城铸造”已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做大做强铸造行业的同时,又引进了一批煤矿机械制造、内燃机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山西天巨重工生产的矿用锚杆钻车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省唯一,全国最大。广东力宇新能源燃气内燃机能适应各种特殊燃气,填补了国内高端内燃机之空白。金鼎煤机创造了5项世界领先、7项世界先进、12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200多项专利。
二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条向终端延伸。近年来,通过依托和借力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泽州、高平、陵川、阳城四大铸造产业集群。在骨干企业集聚效应带动下,培育出了一批 “专、精、特、新”型中高档精密铸造企业。如路宝铝轮毂、天巨重工等企业生产的汽车配件、煤机及其配件、化工配件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冶铸—基础零部件—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的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福盛钢铁、健牛工贸、弘鑫工贸、泫氏铸业、春晨兴汇、鑫环球等企业构成了冶铸及铸管产业链;金工铸业、清慧汽配、路宝铝轮毂等企业构成了基础零部件产业链;富士康、金鼎煤机、天巨重工等企业构成了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产业链。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壮大,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我市铸造业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技术工艺由落后的手工造型工艺技术向机械自动化和精密操作数控机床转变;关键技术由引进购买向自主研发转变;经营模式由家族式和小作坊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 “冶铸一体化”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二次熔炼能耗和生产成本。高炉煤气实行退火、采暖、烧结、发电等循环利用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是规模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我市的装备制造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以冶炼铸造等初级加工为主,上档次的高精密加工产品才刚刚起步,并且还不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单体生产规模也较小。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体平均年产量仅4万吨,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铸管企业由于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出现了恶意压价,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经营和举步维艰的状态。
二是企业融资难,货款拖欠严重。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信用担保困难,社会融资成本高,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造成企业负债较多。因市场形势不好,回款周期长,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有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泽州县鸿辉管业、鑫环球铸管等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金工汽配、春城兴汇、榕鑫铸造等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三是员工素质低,科技人才短缺。由于装备制造行业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员工待遇低等原因,使得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流失。能够长期坚持在装备制造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而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我国高校装备制造专业的减少,使得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严重下降。装备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严重断层,研发人员匮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加缺乏。
四是矿产资源匮乏,原材料供给不足。据了解,全市每年铸造产能为330余万吨,铸造生铁产能仅265万吨,原材料每年缺口达65万吨。随着骏通铸管年产25万吨大口径铸管件项目、高平泫氏铸业年产4万吨铸铁排水管件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原材料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根据我市泽州、阳城、陵川铸造产业规划,拟建6座、技改1座铸造配套高炉,且省经信委已正式批复,但在办理项目环评时遇到了难题,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三、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推进铸管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综改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提出:“实施传统产业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精神,结合我市水冷金属型离心球墨铸管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且目前国内外离心球墨铸铁管市场已近饱和的现状,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把企业做好、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避免继续扩大产能。通过对企业的整合,实现整体提高我市离心球墨铸管的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创造优质产品和品牌,逐步做大市场这块“蛋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市铸管企业的发展实际,建议要按照企业集中度的要求组建四个铸管集团,即:组建以春晨兴汇为龙头的南村铸管集团;以高平泫氏为龙头的高平铸管集团;以骏通铸管、陵川鑫源为龙头的陵川铸管集团;以华王、华铁铸业为龙头的阳城铸管集团。之后,采取“分散生产、集中管理和销售”的模式进行运营。为提高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应坚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物资采购和配送,统一提供铁水,统一管道系统配件(管件、阀门、附件等)的生产和供应,统一质检队伍、标准和程序,统一产品销售和产后服务。在规格和系列产品生产上,各企业应有明确分工,做到相互调配。集团内应捏成一个拳头,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和控制水平,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增强我市铸铁管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二是加强技改力度和新技术的引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各级政府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数控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过程,优化产品设计,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要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铸造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使冶铸行业共享物流系统、检测、信息、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资源,以保障铸造产品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实现规模效应。目前,要全力推进泽州县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如:会展、信息咨询发布、货物交易、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加快山西省铸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泽州县。根据国家(2011年本)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单条生产线规模小于20万吨的铸铁管属淘汰类项目(我市目前所有铸管企业的单条生产线产能均低于20万吨),为此,建议市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产业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要鼓励企业尽快实施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工艺,提高单条铸管生产线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加大风险投资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尤其是铸造企业订单减少、货款拖欠严重,资金紧张、生产成本增大。因此,希望市县两级政府,要尽快出台扶持铸造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建议设立市县“工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专项资金”,专款用于支持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项目。同时,建议设立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评价考核机制,对新增存贷比超过上年和全市平均水平的金融机构,按新增固定资产贷款额度给予奖励。对支持工业重大转型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实行政府性存款与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挂购奖励。还应建立加大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力度的具体措施。
四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解决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根据我市冶铸企业铸造生铁短缺的实际,省经信委批复了泽州、阳城、陵川三县铸造产业规划中的铸造配套高炉项目。希望市县国土、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转型综改试验的有利契机,加大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晋城的实际情况,要大胆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尽早为所上项目办理有关批复手续,切实为企业着想,为我市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着想,解决我市铸造企业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五是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加快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尽快引进我市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必须建立和完善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装备制造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出台晋城市工业企业高级人才住房管理办法。建议在市区划拔一块土地,统一建设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及专家生活住宅区。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或高技术人才,对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全市冶铸行业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利用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大培养适应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建议太原科技大学晋城分校,设立“装备制造专业”,为我市培养装备制造业规划发展的人才需要。市县要建立健全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资源库,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源库。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更好地培养、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要通过人才的智力保证,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推动自主创新和全市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彰显新态势
1、新亮点
一是规模工业有了新增长。截止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达5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2.4%,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5%,完成销售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20.4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润4.82亿元,同比增长115%。
二是产业集群得到了大提升。据了解,我市已形成了高档球墨铸管、精密铸件、煤机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光电设备五大产业集群,生产上百个、系列成千个品种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形成生铁产能765万吨,其中:铸造生铁265万吨、炼钢生铁500万吨;钢材产能500万吨;装备制造产品产能330余万吨。2012年,全市累计生产生铁334万吨、粗钢274万吨、钢材269万吨、金属切削工具432万件、矿山专用设备4.2万吨、光电子器件8.6亿只、铸管件182万吨。
三是成套设备制造实现了新突破。目前,全市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达8家,在建和未正式投产企业2家,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多的跨越式发展。 2012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达到50亿元,占到装备制造产业的五分之一。
四是知名品牌赢得了新赞誉。2012年5月,在第十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上,泽州县被授予“中国铸造行业集群县”称号,该县南村镇被命名为“中国铸管之乡”。
2、新特点
一是骨干企业优势凸显,装备制造呈现现代产业升级版。我市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获得了新成果,尤其是非煤主导产业不断成长壮大。随着高平泫氏、春晨兴汇等年产10万吨以上铸管企业和清慧汽配、金工铸造等年产万吨以上汽配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又先后涌现出富士康、天巨重工、广东力宇新能源等高科技装备制造企业。一批新兴企业的崛起,使我市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新态势。2012年,全市铸管产量占到全国的近 1/4,占全省的80%左右。高平泫氏、春晨兴汇已达到年产35万吨球墨铸管能力,位列行业前十名,“晋城铸造”已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做大做强铸造行业的同时,又引进了一批煤矿机械制造、内燃机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山西天巨重工生产的矿用锚杆钻车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省唯一,全国最大。广东力宇新能源燃气内燃机能适应各种特殊燃气,填补了国内高端内燃机之空白。金鼎煤机创造了5项世界领先、7项世界先进、12项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和200多项专利。
二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链条向终端延伸。近年来,通过依托和借力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泽州、高平、陵川、阳城四大铸造产业集群。在骨干企业集聚效应带动下,培育出了一批 “专、精、特、新”型中高档精密铸造企业。如路宝铝轮毂、天巨重工等企业生产的汽车配件、煤机及其配件、化工配件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冶铸—基础零部件—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的产业链发展新格局。福盛钢铁、健牛工贸、弘鑫工贸、泫氏铸业、春晨兴汇、鑫环球等企业构成了冶铸及铸管产业链;金工铸业、清慧汽配、路宝铝轮毂等企业构成了基础零部件产业链;富士康、金鼎煤机、天巨重工等企业构成了整机和成套设备制造产业链。
三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壮大,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我市铸造业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技术工艺由落后的手工造型工艺技术向机械自动化和精密操作数控机床转变;关键技术由引进购买向自主研发转变;经营模式由家族式和小作坊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通过 “冶铸一体化”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二次熔炼能耗和生产成本。高炉煤气实行退火、采暖、烧结、发电等循环利用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是规模效益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目前,我市的装备制造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以冶炼铸造等初级加工为主,上档次的高精密加工产品才刚刚起步,并且还不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企业单体生产规模也较小。2012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体平均年产量仅4万吨,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差距较大。铸管企业由于产品同质现象严重,出现了恶意压价,无序竞争的不良现象,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经营和举步维艰的状态。
二是企业融资难,货款拖欠严重。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信用担保困难,社会融资成本高,大部分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造成企业负债较多。因市场形势不好,回款周期长,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有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泽州县鸿辉管业、鑫环球铸管等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金工汽配、春城兴汇、榕鑫铸造等企业处于停产状态。
三是员工素质低,科技人才短缺。由于装备制造行业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员工待遇低等原因,使得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流失。能够长期坚持在装备制造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根本满足不了现代化生产的需要。而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我国高校装备制造专业的减少,使得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严重下降。装备制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严重断层,研发人员匮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加缺乏。
四是矿产资源匮乏,原材料供给不足。据了解,全市每年铸造产能为330余万吨,铸造生铁产能仅265万吨,原材料每年缺口达65万吨。随着骏通铸管年产25万吨大口径铸管件项目、高平泫氏铸业年产4万吨铸铁排水管件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原材料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根据我市泽州、阳城、陵川铸造产业规划,拟建6座、技改1座铸造配套高炉,且省经信委已正式批复,但在办理项目环评时遇到了难题,影响了项目的进展。
三、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全力推进铸管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综改试验实施方案(2013-2015)提出:“实施传统产业联合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精神,结合我市水冷金属型离心球墨铸管在全国已占有一席之地,且目前国内外离心球墨铸铁管市场已近饱和的现状,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实施企业联合重组,把企业做好、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避免继续扩大产能。通过对企业的整合,实现整体提高我市离心球墨铸管的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创造优质产品和品牌,逐步做大市场这块“蛋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市铸管企业的发展实际,建议要按照企业集中度的要求组建四个铸管集团,即:组建以春晨兴汇为龙头的南村铸管集团;以高平泫氏为龙头的高平铸管集团;以骏通铸管、陵川鑫源为龙头的陵川铸管集团;以华王、华铁铸业为龙头的阳城铸管集团。之后,采取“分散生产、集中管理和销售”的模式进行运营。为提高产品生产的集中度,应坚持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物资采购和配送,统一提供铁水,统一管道系统配件(管件、阀门、附件等)的生产和供应,统一质检队伍、标准和程序,统一产品销售和产后服务。在规格和系列产品生产上,各企业应有明确分工,做到相互调配。集团内应捏成一个拳头,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和控制水平,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增强我市铸铁管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二是加强技改力度和新技术的引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各级政府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数控技术改造企业生产过程,优化产品设计,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要采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铸造产品交易集散中心,使冶铸行业共享物流系统、检测、信息、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资源,以保障铸造产品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实现规模效应。目前,要全力推进泽州县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如:会展、信息咨询发布、货物交易、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加快山西省铸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泽州县。根据国家(2011年本)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单条生产线规模小于20万吨的铸铁管属淘汰类项目(我市目前所有铸管企业的单条生产线产能均低于20万吨),为此,建议市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产业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要鼓励企业尽快实施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装备技术工艺,提高单条铸管生产线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加大风险投资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我市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尤其是铸造企业订单减少、货款拖欠严重,资金紧张、生产成本增大。因此,希望市县两级政府,要尽快出台扶持铸造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建议设立市县“工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专项资金”,专款用于支持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项目。同时,建议设立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评价考核机制,对新增存贷比超过上年和全市平均水平的金融机构,按新增固定资产贷款额度给予奖励。对支持工业重大转型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实行政府性存款与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挂购奖励。还应建立加大实体经济企业减负力度的具体措施。
四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解决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根据我市冶铸企业铸造生铁短缺的实际,省经信委批复了泽州、阳城、陵川三县铸造产业规划中的铸造配套高炉项目。希望市县国土、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紧紧抓住转型综改试验的有利契机,加大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晋城的实际情况,要大胆先行先试,敢行敢试,尽早为所上项目办理有关批复手续,切实为企业着想,为我市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着想,解决我市铸造企业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五是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加快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尽快引进我市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必须建立和完善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到装备制造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出台晋城市工业企业高级人才住房管理办法。建议在市区划拔一块土地,统一建设工业企业高级人才及专家生活住宅区。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内外专业培训机构或高技术人才,对我市装备制造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为全市冶铸行业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利用我市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加大培养适应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建议太原科技大学晋城分校,设立“装备制造专业”,为我市培养装备制造业规划发展的人才需要。市县要建立健全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资源库,大中型装备制造企业也要建立相应的人才资源库。要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更好地培养、吸引和留住技术人才。要通过人才的智力保证,促进企业技术研发,推动自主创新和全市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Cast iron Drain Pipe Industry dynamics相关链接